9月21日下午,以“智能、互聯——賦能產業新發展”爲主題的第21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(上海)圓滿落幕。
本屆工博會設立九大專業展,展會面積28萬平方米,2610家展商參展,其中上海本地企業佔比23%,兄弟省市企業和境外企業展位分別佔比47%和30%,同期精彩活動50餘場,吸引境內外專業觀衆18.2萬人次,較去年同期增長4.5%。
今年是工博會舉辦的第21年。作爲我國工業領域面向世界的一個重要窗口和經貿交流合作平臺,工博會不僅有力促進了中國工業與全球工業的交流交往交融,也成爲上海工業融入全球產業鏈的重要紐帶。
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爲契機,本屆工博會緊跟新興產業發展新趨勢,聚焦製造業發展重點領域,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相結合,充分展現現代信息技術賦能產業的重要作用,充分凸顯促進創新成果轉化的重要功能,充分釋放中國製造、上海製造品牌效應;工博會所發揮的展示、交易、評獎、論壇等功能,豐富了上海製造內涵,支撐了城市能級提升,已成爲上海靚麗的城市名片,爲打響“上海製造”品牌、服務中國製造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在展會開幕首日,同期揭曉了第二十一屆“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大獎”(CIIF大獎)。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全景動態PET-CT、山崎馬紮克(中國)公司的DDL激光管材加工中心、山西太鋼不鏽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的寬幅超薄精密不鏽帶鋼”等10家企業分獲大獎。
本屆工博會論壇按照“少而精、創品牌”的原則,優化主題策劃,組織60多場專題活動,其中重要論壇活動12場,重點會議有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國際會議等。
工博會爲製造業企業提供了“發聲”和展示的平臺,不僅集中展示了中國製造業的高質量製造實力和創新能力,還集中展示了中國製造業企業的創新模式與方向,爲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。一方面,大批中國新產品、新技術在工博會展示或首發,另一方面,很多境外企業也通過工博會展示新技術、新產品,尋求合作、開拓國際市場。同時,工博會從展示產品到展示技術,從展示創新到展示解決方案,進一步體現了產業融合化的發展趨勢。
在本屆工博會上,中外知名企業首發首推超過300項最新技術與產品。製造技術與大數據、雲計算、人工智能、虛擬現實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持續深入融合,製造業生產方式、組織管理形式和發展模式將面臨新的變革。AI、先進製造、量子信息科學和5G,已成爲各大國搶佔未來制高點的重點目標產業。